为加强江苏省新污染物治理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学术建设,推进化工园区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作,强化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支撑能力,6月11日~12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工程中心首期学术讲座,邀请清华大学黄俊教授和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杜兵正高级工程师分别就“新污染物治理:缘起、逻辑与挑战——以PFAS/氟代POPs为例”和“新污染物调查监测技术”为题进行精彩报告。全省各设区市、区县以及化工园区等新污染物治理相关工作人员在线参加。
黄俊教授介绍了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的管控发展过程,以全氟化合物为例,全面讲述了其化学结构、生产使用、主要特征、潜在风险及管控趋势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全氟化合物治理面临的六大挑战:一是生产规模庞大;二是部分物质问题复杂;三是某些行业开放使用具有风险;四是替代技术安全性评估有限;五是饮用水中检出率高;六是历史污染问题严重。针对这些挑战,黄教授强调“企业的认同与作为很重要”,要做到摸清基本底数、改进替代技术、控制环境排放、寻求发展空间、加强国际合作,同舟共济面向未来。
杜兵正高级工程师则以“筛、评、控”的基本思路,针对新污染物的行动方案、调查监测、技术支撑进行探讨。他阐述了定量分析、目标物分析、可疑物筛查和非靶向筛查的区别及其实际应用价值,详细介绍了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壬基酚/五氯酚、六氯丁二烯等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现有监测技术。杜兵正高级工程师最后强调,需要进一步研发优化方法,统一检出限和标准,提升数据可比性,完善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
本次学术讲座为推动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走在前、做示范”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参会者在思想和实践层面上带来深远启发。工程中心将深入聚焦新污染物调查与管控研究,为新污染物风险防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