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综合新闻
泰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7-05-02 00:00:00    来源:

  三年计划投入63.28亿元资金,围绕“一脉、一城、一湖、三带”的总体布局,重点建设十大水生态文明示范工程——泰州自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以来,江水纵横畅流、碧波环绕凤城、溱湖名冠江淮、人水亲密交融、生态秀美水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水平,已成为泰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最为基础的支撑之一。

  制度管控,

  拧紧生态“水龙头”

  泰州境内有1.6万多条河流,1000多平方公里水面,96.3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及里下河地区密布的河湖资源,丰沛的江河湖泊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在面对各县级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情况下,高位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更显得难能可贵。

  “把完善制度体系和规划编制作为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长效之策,使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有章可循。”据泰州市水利局局长胡正平介绍,去年10月1日,泰州正式施行《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长效落实提供了更贴近泰州实际的法律保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泰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泰州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各县市因地制宜编制大纲规划,确保条例的各项条款能够执行到位。

  除此以外,该市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高污染和高耗水行业发展,建立新增建设项目禁批和限批制度促取水总量明显下降。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进行分解,通过农水工程及高效农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616。同时,根据水功能区确定的水域纳污容量和限制排污总量,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监管入河入湖排污口,控制入河入湖排污总量。

  目前,该市按照 “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要求,区域、流域、用水户在取水、用水、排水,即利用水资源的全过程,都受到了“最严格”红线指标约束。

  精心治理,

  老城新城有机融合

  入河排污口及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是泰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项要求全民全社会广泛参与、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的系统工程。针对海陵西北片区污水重症,该市在西北片区水生态改造方面作足了探索。

  封堵河道沿线排污口30多个,陵光石化、梅兰化工等大型企业全部关闭通向新通扬运河的排污口。沟通整治庆丰河、先锋河、东倒沟、元河4条河道,完成河道疏浚清淤5公里,新开河道1.1公里,新建护坡8.4公里、挡墙7.6公里。

  “入河排污口及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控源头、清河道、重监管’部署落实。”胡正平介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入河排污口调整登记工作,依法责令相关企业(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入河排污口设置的行政许可手续的补办。每月对全市43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取样分析,双月对全市85个水功能区进行全覆盖监测。同时,投入监测经费88万元,将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由每月2次增加到4次,监测项目由22项增加29项,重点入河排污口也由每年两次增加到每月一次,监测项目由5项增加到7项。

  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监测机制和市、区(县)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助推了入河排污口及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如今,泰州围绕治理“双水绕城”大做文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节水控水,

  引领品质泰州转型升级

  “过去用水是没有指标控制的,一个行政区域、流域或者是用水户用水,没有指标控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当代用水挤占子孙后代用水。”胡正平认为,如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工程,将对地区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倒逼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等产生深远影响。

  启动长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水质预警站建设,在靖江明湖备用水源地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力开展乡镇水源地达标建设,增大节水型载体覆盖面。2016年,全市共建成节水企业6家,节水型单位2个,节水型社区6个,节水型学校14个,节水教育基地1个,节水减排示范项目5个,完成水平衡测试31个,开展用水审计和节水评估7个。

  在获得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的基础上,泰州在各县市(区)进一步放大节水示范效应:高港区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完成了胡庄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示范项目节水灌溉600亩。姜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积极探索智慧灌溉新模式,建成了沈高镇河横村农田智能化灌溉系统300亩。靖江市建成全市首家再生水售水站,供应市政道路和环境绿化用水。泰州医药高新区滨江工业园区拟投入2780万元新建5000吨/日的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海陵区正在建设专用输送管道,将九龙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尾水作为“九岛环湖”景区的补水,充分利用景区内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降解能力,削减污染物的浓度,实现了变废水为“利水”;同时拟将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作为临近两座公园的生态补水,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

  “水城慢生活”是泰州的城市名片。在落实严格管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道路上,泰州将坚持创新,深入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饶美丽新泰州助力添彩。

  周 华 朱鸿宇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