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与环境保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扎实推进环保体制机制改革,这里梳理出10项新政。
1、绿色发展评估。
采用国际先进的评估办法,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代价和生态产品贡献3个方面设置11项指标,建立了江苏省绿色发展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全省13个市进行评估。
2、生态红线管控。
划定779块生态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同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当年省财政安排9.88亿元,对2013年度因实施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而形成贡献的地区给予生态补偿。
3、流域双向补偿。
对全省重点流域72个断面确定 “谁达标、谁受益,谁超标、谁补偿”的双向补偿原则,推进重点断面水质改善。
4、价格政策改革。
为鼓励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对达到“超低排放”的机组每千瓦时加价1分。全面开征扬尘排污费,标准提高至1元/平方米/月。
5、环保信用评价。
指导各地使用省环保信用管理系统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全省2万家企业参评。公布了2013年度96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
6、排污权交易。
在苏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举办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活动,14家电力、冶炼等企业参与交易,交易额近7392万元。
7、环境信息公开。
全面公开审批17589个建设项目环评全本、批复全文,发布218条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初步完成全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8、环境执法联动。
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环保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和工作小组。全省环保部门2014年向司法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数十起,极大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
9、市场化改革。
省环保厅被环保部列为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正探索环保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初步筛选确定22个适合交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事项。
10、审批制度改革。
向市县下放19项环评审批权限,开展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试点。建立完善重大规划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