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回应临港产业园区被央视曝光
央视《新闻调查》21日晚播出《寻踪污染物》的报道,对灌云临港产业园区严重污染问题进行曝光。
记者注意到,《新闻调查》曝光的内容主要包括:“映山花化工”“科田化工”等企业私设暗管偷排废水;“和利瑞”“远征化工”等企业偷埋危险固废;当地环保局人员监管不严。
而在此前,当地已对一些企业偷埋固体危废进行追究,给予企业罚款20万元,依法刑拘5人,批捕4人;县临港产业园区原分管领导停职、园区环保分局原局长免职。
央视报道播出后,灌云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立即召开常委会研究整改,会议要求:端正态度,正视存在问题,制定严格标准,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向污染宣战;制定细致务实完善的整治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坚决实行关停并转,彻底扭转企业违规情况;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环保分局要充实力量,制订严格的监管标准,确保监管实效;对报道涉及的环境问题彻查到底,依法重处;设立长期举报电话并广为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积极整改才有出路。”昨天,分管环保工作的灌云县委常委李占超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灌云临港产业园内的化工园始建于2005年,由于设立较早,环境意识尚未跟上,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监管不到位。去年底至今年初,园区环境问题已引起省环保厅及国家环保部的高度重视,并多次来督查,园区也在开展一系列整改行动。
据李占超介绍,园区123家企业中,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或已在试生产待验收的有108家。整改中,下文关停企业26家,自行停产企业31家,目前园区正常生产企业为51家。
针对企业污水偷排问题,李占超说,管委会和环保局从4月20日起,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查暗管防偷排”专项行动。
园区出资32万元,购置美国进口暗管探测仪一台,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地下管道探查,给地下暗管拍“X光片”,让暗管变明管。
此外,今年园区完成9条明沟标准化改造,并填平园区纬路所有明沟,减少企业偷排机会。
该县环保和公安联合执法,查出私设暗管企业8家,“映山花化工”“科田化工”私设暗管排入新沂河北偏泓;“花蝶化工”私设暗管排入经九路河道;“明盛化工”“倍合德华强”“乐斯”“金帅”“德培”等5家企业查出废弃暗管。上述企业暗管均被彻底拆除。另外,“元通化工”通过下水道偷排污水。上述企业均被依法处罚,“科田”“映山花”“元通”已取样司法鉴定,对照“两高”司法解释,正在搜集入刑证据。
而对于一些企业偷埋固体危废的行为,李占超承认“过去确实存在”。但他表示,今年初,已对“和利瑞”偷埋危废事件实行追究,环保部门除对该企业给予罚款20万元的高限处罚外,司法部门已依法刑拘5人,批捕4人。县临港产业园区原分管领导受到停职处分、园区环保分局原局长受到免职处分。
针对偷埋固废行为,市县政府十分重视,专门作出工作部署。今年2月,根据华东督察中心要求,在园区召开专题会议,严格要求企业自查自纠,“嘉康化工”“远征化工”“力达宁化工”“双宏化工”“腾钰化工”等企业分别挖出部分固废,并进行自我整改。4月13日,临港产业区环保分局查处连云港东都化工有限公司偷倒固废,固废主要成分为氯化钙,经上海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结合产生及生产工艺分析,该固体废物为一般固废,县环保局已对该公司给予5万元的行政处罚。
他说,“目前园区企业已不存在地下偷埋危险固废的行为”。
他同时告诉记者,园区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光大国际”合作的固废填埋场及“铃木组”固废焚烧厂都在推进中。
省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5月22日,针对群众举报的灌云临港产业园企业私设暗管问题,省环保厅对园区进行突击检查;6月13日,省环保厅给灌云环保局下发监察通知书,要求环保人员必须加强日常执法监管,严防失职渎职,同时要求举一反三,对园区企业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坚决杜绝企业偷排行为。对于废水超接管标准影响园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于私设暗管偷排废水的企业,一律报请当地政府停产整顿,涉嫌环境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天,这位负责人又与当地环保局取得联系,再次要求认真对待群众举报,对举报问题要认真办理、一查到底,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