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将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力量,以省生态环境厅“六靠前六打通”专项活动为契机,6月8日上午,省淡水所、省海洋所、省环科院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联合举办“江苏渔业生态资源科普体验馆公众开放日暨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来自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蓓蕾社区以及蓓蕾幼儿园的近百名市民代表参加了本次公众开放日的活动。
江苏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理事长费志良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江苏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绘制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长远发展的蓝图,相继出台《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文件;依托省环科院等单位建设了“国家环境保护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江苏站”,启动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统筹布局全省“江河湖海”一体化监测工作,推动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逐步恢复的良好态势,一幅一江碧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生物多样性科研与管理支撑方面不断的发展,为科普宣教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江苏省重点动植物保护物种图册》正是基于全省生物多样性特色编制并出版的,省环科院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批文创产品。2022年,该批文创产品随江苏的代表们,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展现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卓越成果。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三家单位为前来参观的市民带来了水生生物活体样本、文创产品等,并详细地为市民讲解了江苏水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丰富了市民参观体验的同时,也让公众更近距离地感知自然与生态之美。来自省淡水所、省海洋所、省环科院的三位专家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线上直播,通过生物多样性、渔业资源科普讲座的方式,让广大网友,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
现场活动结束后,省淡水所、省海洋所、省环科院党委签订了三方共建协议,希望通过结对共建,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厅党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携手探索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普及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工作品牌,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打造公益科普新阵地,共同为打造“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