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首页 > 头条新闻
走进气专项| 既要有想法,更要讲方法
2021-07-13 08:34:00    来源:

近年来,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加剧,已成为影响我省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各地对臭氧污染防治高度重视,但是臭氧污染的成因来源复杂,科学精准防治尚有待提高。为有效支撑各设区市臭氧污染防控工作,近日,省环科院组织召开“1+13”专家支撑团队会商会暨技术培训会,为各地臭氧污染治理的“想法”寻找科学精准的解决“方法”。会议由省环科院院长刘伟京主持,13个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长及支撑团队专家参加会议,厅大气处、省环境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提工作要求。

研判形势、借鉴经验,提升臭氧污染应对能力

会议围绕空气质量形势、臭氧污染机理及对策、驻点支撑案例三个主题进行了培训。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军敏认为,从降水量和降雨天数来看,今年上半年气象条件同比相对不利,预计三季度我省臭氧平均浓度有较大可能性升高,优良率面临严峻形势。省环科院大气所围绕江苏省区域臭氧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等介绍了大气专项相关成果,提出形成“预报溯源研判-排查执法联动-整治跟踪评估”的闭环工作模式,并且建议各地收到臭氧污染预警后,提前24小时落实管控措施。上海环科院大气所所长黄成从山东省德州市驻点跟踪工作经验出发,详细讲解了技术团队在支撑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中工作重点及取得成效的关键机制。

深入剖析、充分交流,完善臭氧防控工作机制

各市大气处长、支撑团队负责人围绕臭氧治理心得体会、“1+13” 支撑情况与建议、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发言同志认为臭氧污染成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依靠临时管控和单个城市管控很难取得长效和质变,更需要科学支撑及区域联防联控,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坚定信心、抓住关键,坚决打赢臭氧阻击战

厅大气处处长李文青从治气形势、扎实减排、工作推动、破除“躺平”思维等层面进行会议总结。治气形势上,上半年全省PM2.5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两个指标虽然取得“双改善”,但是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切不可有任何松慢思想,下半年治气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面临极大挑战。在思想上,要立足自身内源分析问题,提高信心、明确目标,通过有效管控与科技支撑相协同,争取治标与治本均取得实效,短期与长期均实现改善。工作方法上,要破解科研和管理、数据和指令、执法和绩效、应急和管控四个“两张皮”问题。各地要按照以园区保县域、以县域保城区、以城区保区域、以区域保全省的思路,重点抓园区减排、抓清单管控、抓分局能力;要继续通过对点位、园区等排名,将各种数据转化成“指令”,立足内源、自身、就近,推进治气责任落地落实。

帮扶现场

“1+13”,即江苏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中心)与13个设区市专家支撑团队组成的大气污染治理支撑工作机制。联合中心以省环科院为主体,联合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聘请柴发合等国内大气领域知名专家,组建专家顾问委员会,对13市支撑团队进行帮扶指导。2020年5月,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江苏省“1+13”专家支撑团队工作指南》,明确了“1+13”工作要求。近年来,根据省、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共性与迫切需求,“1+13”专家支撑团队重点在大气污染预警会商、大气污染过程成因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估、重点地区帮扶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有效地支撑了各地科学精准治气。

 本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是“1+13”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现场研讨会、分析会、互动会。全省13市大气战线五十余人进行充分碰撞交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对下一步“1+13”工作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后续,各地管理部门及支撑团队将以更为密切高效的配合和更为科学精准的举措为打赢臭氧阻击战保驾护航。

Document